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,都是在相互交流、共享共生中得以完成的。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,起源于印度,生根于中国。佛教的传入,不仅对中国本土文化带来冲击,同时也对本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。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,对佛教中国化作了精辟而深刻的阐述:佛教产生于印度,但传入中国后,经长期演化,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,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,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、哲学观念、文学艺术、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。 佛教自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,迄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,在发展过程中,佛教始终坚持着中国化的方向。 纵观佛教在中国的流传史,佛教中国化发展的历程大致经历了3个重要阶段。 第一个阶段,是两汉魏晋时期的初传。这个时期佛教传播并不顺利。汉代崇尚儒学,汉末以后老庄玄学思想盛行。佛教作为外来思想,受到了严重的抗拒和排斥,儒家认为,佛教是与尧舜周孔之道相对立的夷狄之术。然而,佛教并没有排斥儒家、道家思想,而是善巧方便地与中国文化思想相融合,并依附神仙方术、魏晋玄学,积极化解了与儒、道之间的矛盾,形成了佛教般若学派的六家七宗。 第二个阶段,是从南北朝到隋唐五代时期,中国化佛教走上了相对独立发展的道路。南北朝时期社会黑暗、战乱频发、政治腐败、民不聊生。人们思考人生、思考生死,希望有一种新的精神家园能够皈依,以此避战争所带来的苦难。佛教智慧和普度众生的精神,迎合了当时人们的精神需求。
版权所有:楞伽经功德网